你现在的位置:哈尔滨大直门医院 > 皮肤百科 > >

26岁小伙成为淀粉人 什么是淀粉样病变

作者:哈尔滨大直门医院 时间:2016-08-13

   工作在光谷一家企业的26岁仙桃小伙杨恒,遭遇到最残忍的病痛打击。经过长达一年的辗转求医,杨恒被确诊为罕见的遗传性TTR淀粉样病变。据文献报道,目前全世界仅有800多位“淀粉人”。

 

  6月15日,杨恒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成功接受肝移植手术,目前已经能吃点东西,在病床前行走。回顾一年来的寻医之路,姐姐感叹:罕见病患者求医太孤独,同病相怜的病友你们在哪里?

 

  为什么叫他“淀粉人”

 

  什么是“淀粉人”?“医院肝胆外科博士介绍说,人体有一种叫甲状腺转运球蛋白的物质,该物质主要由肝脏代谢,若肝脏功能出现问题不能代谢,则这种球蛋白会呈淀粉状沉积在人体各个器官。由于遇碘时,它可被染成棕褐色,再加硫酸后呈蓝色,与淀粉遇碘时的反应相似,故称之为淀粉样变性。这类病人就简称为“淀粉人”。

 

  国家卫计委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叶启发教授说,从医30多年他仅见过3例这类患者,全球目前也仅有800例。

 

  狂吐腹痛不能吃不能睡

 

  2014年5月的一天,在光谷某企业上班的杨恒回家后突然恶心呕吐,肚子剧痛,他第一次住院了。医生认为是腹膜炎,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杨恒恶心呕吐得越来越厉害,胆汁都给吐出来了;一到晚上,肚子疼得在床上打滚,一站起来就想吐。在上海瑞金医院肾内科,杨恒接受肾穿刺等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遗传性淀粉样病变。但上海医生称从没见过这种病例,甚至根本没有任何治疗方案。杨迪昨天说,自己的母亲早年间也因一疑难症去世,医生认为很可能也是这个病。

 

  在医院肾内科,医生找到了进一步的答案,确诊为遗传性TTR淀粉样病变,目前只有器官移植这一种治疗方案,而且效果如何还不确定。今年5月,听说有希望找到匹配的肝源,杨恒住进了医院,6月15日,叶启发教授为杨恒顺利实施移植手术,杨恒的肝脏重新发挥代谢甲状腺转运球蛋白功能。记者昨天见到杨恒时他正在床边散步,杨恒的父亲说,最后是否会复发还不得而知。

 

  “加油杨恒”5天募得57万

 

  “哪怕找遍全世界,我也要找到弟弟这个病的解决方案,我不想留遗憾。”昨天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了杨恒的姐姐杨迪,31岁的她目前就职于北京某知名网站,回顾带弟弟看病的一年,杨迪感慨万千。从弟弟入院的那天起,杨迪就成了家里寻医就诊的指南针。一年多来,杨迪把关于系统淀粉样病变的国内外文献看了个遍,甚至联系日本、英国、加拿大多家医院和研究机构。她把自己的各种疑问记在纸上找医生聊,把重要信息都记下来。

 

  姐姐因为从事IT行业,杨迪把弟弟遭遇罕见病以来的种种经历用文字一一讲述。令杨迪没有想到的是,到6月11日,仅5天时间,共募得579128.9元捐款,全部用于杨恒治疗费用和后续康复。

 

  除此之外,杨迪还想建个关于TTR淀粉样病变的网站。她想找到和她弟弟一样的罕见病病友组织,愿意和他们共同分享杨恒所有的就医心得。

 

  延伸阅读:什么是淀粉样变病

 

  淀粉样变病是指一种呈特殊反应、均匀无结构的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并导致所沉积的组织及器官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疾患。淀粉样蛋白是一种球蛋白和粘多糖复合物,因其有类似淀粉的化学反应(如与碘反应),故名,其实与碳水化合物淀粉无关。组化证实淀粉样蛋白丝可以是完整的轻链,也可是轻链氨基终端片断,或两者为其主要蛋白成分。电镜下,淀粉样蛋白由直而不分叉、不吻合的丝构成,排列不规则,其直径为6~10nm,周边电子密度较中央高,故呈中空圆柱状,长度未定。免疫化学发现,淀粉样蛋白含γ球蛋白、补体C1、C3和C4、纤维蛋白原、组蛋白及α球蛋白等。淀粉样蛋白广泛沉积于内脏、肌肉、粘膜和皮肤时称泛发性或系统性淀粉样变病,进一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遗传性和老年性等类型。若沉积局限于某一器官,则称局限性淀粉样变病。只累及皮肤者称皮肤淀粉样变病,亦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后者发生于多种皮肤病的损害内。

 

  病种淀粉样变病并非单一病种,它由多种不同致病机理所引起,其中淀粉样原纤维蛋白(AFP)的生化成分亦随临床病理学类型的不同而异。按第三届国际淀粉样变讨论会以不同病因的AFP生化性状为基础推荐的分类如下:

 

  系统性的有:①原发型;②骨髓瘤相关型;③继发型;④血液透析相关型;⑤家族遗传型(家族性地中海热、Muckle-Well综合征、家族性淀粉样变神经病变)。局限于某器官的有:①结节型;②原发性皮肤型;③内分泌型(胰腺型、甲状腺性);④老年型(老年性心脏淀粉样变、老年性大脑/Alzhelmer相关型);⑤家族遗传型(遗传性大脑淀粉样变)。

 

  生理

 

  1、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消化道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淀粉样纤维多量沉积,导致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在食管下咽困难,胃引起内容物停滞,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2、便秘、腹泻下消化道淀粉样纤维沉积导致便秘或腹泻。顽固性便秘使用泻药后会转变成严重腹泻,然后转为便秘与腹泻交替,腹泻严重时可有大便失禁,也有主诉腹痛者。对治疗有抵抗的长期持续的腹泻应怀疑淀粉样变病。

 

  3、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的发生率为4.0%~5.8%,在小肠淀粉样纤维沉积导致黏膜上皮的萎缩、糜烂、血管障碍,少数病例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表现为脂肪泻、巨幼红细胞贫血或蛋白漏出性肠病。

 

  4、出血、梗死、穿孔淀粉样蛋白向毛细血管沉积可因血管障碍引起缺血、糜烂,乃至溃疡,消化管的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溃疡,溃疡出血可出现呕血、便血。亦有引起乙状结肠的梗死和回肠的穿孔的病例报告。肠梗阻大量淀粉样蛋白在胃肠平滑肌沉积,进而自主神经障碍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6%~8%。所谓淀粉样瘤(amyloidtumor),好发于胃窦幽门及远侧结肠,和同部位的恶性肿瘤一样可引起消化道梗阻症状。没有器质性狭窄的病变者,有时也可能出现急性肠梗阻的症状。Iegge等把这种状态称为假性肠梗阻。淀粉样瘤常见于原发性及伴随骨髓瘤性淀粉样变病,肠梗阻时腹部可见大量气体像。

 

  5、其他巨舌为淀粉样变病的一种特征性局部体征,见于20%的患者,往往同时伴有颌下腺、舌下腺等涎腺的肿大。患者味觉失灵,唾液分泌减少,有口腔黏膜干燥感、齿龈及口腔黏膜易出血,并可形成舌、颊黏膜的小血肿,后两者在原发性淀粉样变病中常见。咽部肌肉运动障碍(由于淀粉样纤维浸润引起的下位脑神经麻痹及局部淀粉样纤维沉积)和食管病变严重者往往主诉吞咽困难,但未见于FAP病人中。

 

  疾病病因

 

  淀粉样物质在器官组织细胞外进行性沉积,引起身体多脏器功能障碍。过去按引起淀粉样变病的原因一般分为:原发性;合并骨髓瘤;继发性;局灶性;遗传性以及其他少见类型。大多原发性及合并骨髓瘤淀粉样变病的淀粉样蛋白来自L链的免疫球蛋白-AL蛋白。继发性淀粉样变病可由许多疾病诱发。局灶性淀粉样变病为单一器官淀粉样物质沉积,不累及全身。遗传性淀粉样变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家族性淀粉样多神经病变为代表,但家族性地中海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除局灶性外,以上各型均为多系统损害,又统称全身性淀粉样变病。但实际上消化道症状发病率高的FAP的消化管壁淀粉样纤维沉着比其他类型都轻。据研究,FAP消化道症状程度与活检所见淀粉样纤维沉积程度缺乏联系。FAP的消化管自主神经的病变则是严重的。根据尸检,迷走神经主干、神经外膜以及神经内膜都可见显著的淀粉样纤维沉积。髓神经纤维几乎完全消失,并且在腹腔神经节内也可查见淀粉样纤维沉积。消化管壁的神经丛(Meissner神经丛和Auerbach神经丛)可见淀粉样纤维沉积和神经节细胞数显著减少。应用儿茶酚胺荧光法对直肠黏膜进行自主神经纤维检查,FAP的病例中从比较早期即可见到含儿茶酚胺神经纤维的重度脱落,显示消化管的脱神经支配状态。同样的消化管自主神经病变,在原发性和伴随骨髓瘤的淀粉样变病中也有所见。消化管的淀粉纤维沉着和大范围内的自主神经障碍,引起了全身性淀粉样变病的多种多样消化道症状。近年由于弄清了不同种类纤维蛋白对沉积组织的亲和性的差别,按沉积的纤维蛋白类别的分类逐渐得到确立。

 

  1、蛋白对消化道亲和性高的淀粉样蛋白多引起全身性淀粉样变病。由免疫球蛋白L链的易变区(variantregion)的全部和一部分组成称为AL蛋白。原发性淀粉样变病起病多在40岁以上,原因不明,发生在以往完全健康者,无诱发疾病。合并骨髓瘤淀粉样变病的淀粉样蛋白也来自L链的免疫球蛋白——AL蛋白,由患者血清中M蛋白的L链或尿中本-周蛋白的分解产物变形而成。

 

  2、AA蛋白在炎症、感染时,临床遇到的多是增加的以急性期血清中的蛋白(serumamyloidAprotein,SAA)作为前躯体的淀粉样A蛋白(AA蛋白)。由SAA水解而成,由76个氨基酸构成,与免疫球蛋白无关。继发性淀粉样变病可由许多疾病诱发,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感染包括结核、骨髓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慢性肾盂肾炎、炎症性肠病、真菌病等;也见于肿瘤,如Hodgkin病、甲状腺髓样癌等。

 

  预防

 

  疾病预防由于淀粉样变性病病因不清,所以没有方法预防原发性淀粉样变病。

 

  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病只能通过预防或有效的治疗引发淀粉样变性病的炎症疾病,例如肺结核和风湿性关节炎。如果能够用药物来控制风湿性关节炎的话,发展成为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病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对于一般食欲不振、嗳气等可给予运动促进剂。严重腹泻及假性肠梗阻者静脉高营养可取得一定效果。对于顽固性便秘,采用四环素族抗生素有效,用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每天200mg,可改善初期病例的大便异常。

 

  2、药物治疗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具有分解淀粉样蛋白的作用,现正试用于临床。

 

  3、外科手术应尽量避免,因为伤口极难愈合。本病由于出现进行性全身衰竭和多种消化道症状,需与消化管恶性肿瘤鉴别。由于消化管的运动异常,特别在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患者有必要与糖尿病的胃肠病变相鉴别,同时还应注意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缺血性肠炎相鉴别。出血、梗死、穿孔淀粉样蛋白向毛细血管沉积可因血管障碍引起缺血、糜烂,乃至溃疡,溃疡出血可出现呕血、便血。亦有引起乙状结肠的梗死和回肠的穿孔。肠梗阻大量淀粉样蛋白在胃肠平滑肌沉积,进而自主神经障碍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引起消化道梗阻症状。淀粉样变病者的预后不良,与淀粉样变的进展相关,以原发性和合并骨髓瘤者预后最差,有报告该病患者36例,平均生存期为11个月。还有报告47例,50%于观察后1年内死亡,主要死因为心、肾功能衰竭及恶病质。继发性存活期约45个月,遗传性如FAP存活期可长达5~10年。尚无相关资料。全身性淀粉样变病的所有类型概以消化管为最易受侵袭的脏器之一。消化道症状的出现率随类型而异,在原发性淀粉样变病中约70%,在继发性者中约55.5%。但如作详细的组织学检查,不管临床症状有无,几乎在所有全身性淀粉样变病的患者都可在消化管中查获淀粉样蛋白沉积。

 

  原文来源:http://news.99.com.cn/jibing/20150709/567698.htm

 

  (哈尔滨医院转载)